聯合國專家:廈門筼筜湖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成功經驗和範式

中新社北京6月5日電  (中新社記者  肖欣)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助理駐華代表、星球部(資源、環境與氣候)主任馬超德博士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分析指出,廈門筼筜湖生態治理始終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成功經驗和範式。

1994年,中國廈門筼筜湖綜合治理入選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東亞海域海洋污染預防和管理示範專案”;2021年,筼筜湖生態修復再度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生態文明論壇典型案例。

圖為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助理駐華代表、星球部(資源、環境與氣候)主任馬超德。馬超德博士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系統管理、流域管理、水土保持等領域有26年工作經驗。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供圖)

在被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發現並選入示範專案前,廈門市政府已經為解決筼筜湖環境問題進行了多年不懈努力。

上世紀80年代,隨著外來就業人口湧入,廈門市人口急劇增長,資源生產和消費模式的轉變導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海岸帶環境遭到破壞,自然資源被過度利用……“除了要應對忽視環境保護帶來的問題,還要解決農業、海洋和工業生產力下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源於污染”,馬超德回憶說,“廈門市政府為此進行了10年不懈努力,使筼筜湖水質得到改善,白鷺重返棲息,魚類數量增加,湖區生態環境品質提高。這一成就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如何通過引進國際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治理成效,鞏固生態環境治理成果?”馬超德表示,這成為30年前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將筼筜湖治理列入“東亞海域海洋污染預防和管理示範專案”的標準和動力。

在他看來,1994年成為示範區預示著雙贏夥伴關係的建立。東亞海域環境管理區域專案通過對廈門海岸帶的治理,進一步聯合推動東亞海岸帶的綜合管理;廈門市也通過運用東亞海域專案的成功經驗和資金,實現高效環境治理決策,達到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兩不誤的目標。

在引入國際合作創新性思維之外,筼筜湖治理的成功也離不開廈門市的戰略眼光和系統性綜合協調機制的創建。

馬超德說,廈門市始終秉持長遠發展的目標,《廈門環境和社會經濟現狀報告》和《廈門市戰略性環境管理規劃》等官方環境治理相關報告,均是經過不同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的反復論證才正式出臺。“正是由於考量各方利益的整體規劃和明確的政治承諾,包括筼筜湖在內的海岸帶管理問題得到重視,改革阻力大大減輕。”

廈門市在1995年成立跨部門、包含多行業機構的廈門海洋管理與協調委員會,其在設計上綜合並理順重疊的法定職責,協調行動,促進各機構資源共用。

“專案治理成果和經驗在30年間不斷增加,始終惠及區域居民,為生態系統恢復和治理積累了經驗和信心”,馬超德強調,“推廣示範它的成功經驗和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全球意義”。

2021年,筼筜湖生態修復典型案例亮相CBD COP15,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的前沿生態治理理念帶入大眾視野。

“NBS是被當今世界廣泛認可的自然生態系統修復和保護的基本路線圖。”馬超德表示,它強調“修復、保護和持續性管理”,利用自然規律和自然過程來進行環境治理,以應對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挑戰。“NBS往往需要跨部門行動和廣泛國際交流合作”,他補充道,“是實現生命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從30年前“海岸帶綜合管理”到如今“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馬超德的印象裏,“筼筜湖治理始終為其他生態治理專案提供著成功經驗和治理範式”。(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