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搶抓“賽事經濟” 商家冀創新突圍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電 6月的歐洲杯和美洲杯、7月的巴黎奧運會……每逢賽事,一次次創造奇跡的浙江義烏老闆們總被寄予“爆單”的厚望,今年也不例外。

中新社旗下最新一期《中國新聞周刊》指出,賽事授權商品,球類、球服、旗幟等文體用品,應援棒、獎杯、玩具、飾品等周邊商品都受到大量關注。當前小商品製造業競爭激烈,一些不願低價“內卷”的商家,漸漸走上品牌轉型和原創的路徑。

文章指出,去年10月,義烏互悅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林道來談下了公司第一筆奧運會授權訂單生意——法國巴黎奧運會官方矽膠手環,數量100萬個。他表示,雖然“潑天的富貴不至於”,但其2023整年的營業額增長約10%。

一位義烏進出口商表示,授權商品工藝要求高、允許次品率低,而義烏絕大多數小加工廠不具有規模化工廠,也難以承擔取得授權的成本。因而,大多數義烏商戶們的機會,在於依賴線下賽事提振需求的周邊商品,如應援棒、獎杯等。

在賽事大年的預期下,“夫妻檔”經營戶葉德模和陳顯春去年就制定了備貨策略:獎杯兩側掛上藍白紅三色飄帶,為亞洲和美洲客戶準備“土豪金”,為歐洲客戶設計淡金色獎杯。他們經營的金尊獎杯店內,獎杯、獎牌等產品,多用於國內外自主舉辦的體育賽事。

陳顯春表示,今年的外貿業務較去年增長了10%,歐美客戶偏少,以線上訂單居多,新增客戶主要來自南美國家。

歐美客戶不多,是今年許多義烏商家的感受。一位旗幟類經營戶表示,在國際賽事兩年一度的周期下,今年訂單銷量確有增長,但感受不到奧運會或歐洲杯元素。“世界杯前阿根廷、巴西等國國旗訂單增幅很明顯,賽時每天都可能接到當晚比賽贏家的訂單。”他回憶道。

“還是世界杯更熱鬧。”受訪經營戶普遍認為,世界杯能帶動更大受眾範圍的線下狂歡,也能帶動更多小商品品類的參與。2022年,據義烏市體育健身用品行業協會估算,義烏製造佔據了世界杯周邊商品市場份額的70%。

儘管未達想象的規模,但今年第一季度,義烏體育用品行業出口仍然領先其他行業。義烏市商務局出口貿易科科長黃俊僑認為,1—2月為春節前出貨高峰期,去年同期因疫情初放開和春節休市基數較低,體育類等戶外用品的復甦也快於其他商品。

捲土重來的還有小商品製造業的激烈競爭,也促使一些商家漸漸走上品牌轉型和原創的路徑。

義烏丹娜絲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從見自2009年起在義烏小商品城開店,如今是義烏第一個做原創球服的商家。在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期間,他曾以自家品牌原創球服的銷量“預測”比賽隊伍人氣,也因一筆來自阿根廷的“三顆星冠軍服”訂單而意外走紅。今年,是他第二次做原創設計。

他坦言,以前也吃過侵權罰款的“苦”,現在嘗到了原創的“甜”,“純粹接訂單製造,被客戶算得很死,現在我可以自己掌握定價權。”卡塔爾世界杯一結束,他就開始了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的商標註册工作,並在今年4月收到了證書。(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