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媒體眼中的山西晉中:古與新融合共生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8月12日訊)在平遙古城領略明清古建之美、在古村落感受鄉村振興活力、在中國“化石之鄉”邂逅“中式維納斯”、在中國首座5G煤礦感受能源大省的轉型發展……

2024“行走中國·報導中國”海外華文媒體山西行活動一行近日走進晉中。來自法國、埃及、南非、加拿大等10餘個國家的20餘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行走中尋歷史、品文化、看發展,感受“晉商故里”的古與新。

遊古城,領略歷史文化魅力

“一座晉中城,半部中國史”。山西晉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晉商文化發源之地。聞名世界的“化石之鄉”榆社、“活”了2800餘年的平遙古城、“晉商第一大院”喬家大院等,均坐落於這片土地。

平遙古城,是此次海外華文媒體晉中行的首站。這座被譽為“活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的古城,見證了中華文明的延續。

“漫步平遙古城,古樸滄桑的城牆映入眼簾。登上城樓,俯瞰平遙,盡收眼底的是錯落有致的青瓦灰牆,時光仿佛凝固在此。”《中華時報》社長曾曉輝如是感慨。

菲律賓《商報》總編輯蔡友銘告訴記者,中國四大古城,他已去過三個。“第一次來到平遙古城,看到這裏的建築風貌井然有序,街道繁華,遊客往來。”

近年來,平遙古城不斷探索用多種方式闡釋歷史文化,讓更多人走進並瞭解這座古城。

當地依託豐富的文化資源,推出情景體驗劇《又見平遙》,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把晉商文化、票號文化、鏢局文化等融入劇情,講述了一個關於血脈傳承、生生不息的故事。

海外華文媒體穿梭於不同的演出場景中,沉浸式體驗晉商文化。“感受到山西人的仁德和道義,以及晉商精神內涵。”澳大利亞億憶網總編輯王冠侖說。

訪鄉村,感受古與新融合共生

近年來,晉中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縱深推進“百鄉千村”治理行動,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模式。一座座鄉村迎來美麗蝶變,詮釋了鄉村振興在晉中的落地生根。

走進壽陽縣黑水村,海外華文媒體感受到中國鄉村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黑水村歷史文化悠久,現存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元代建築“福田寺”。“心田先祖種,福地後人耕。”曾曉輝被福田寺前殿廣場的一副對聯深深吸引,“這副對聯蘊含了中華民族重視家庭、崇尚孝道的優秀傳統”。

體驗過黑水村的古風古韻之美後,海外華文媒體來到福田寺旁即將開放的“邢俊勤藝術館”。在曾曉輝看來,這些現代設施讓古老的寺廟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文化交流的新平臺,不僅能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參觀,更能讓福田寺這樣的文化聖地世代傳承、永續發展。

壽陽縣景尚村是典型的農業村,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給海外華文媒體留下深刻印象。

“在這裏,我感受到科技和鄉村產業的融合”“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景尚村正大步邁向現代化,感受到這個古老村莊煥發的勃勃生機”……在參觀完壽陽縣有機旱作農業科研創新中心,瞭解過當地現代農業發展的豐碩成果後,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如是感歎。

探煤企,解鎖能源轉型發展“密碼”

山西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近年來持續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位於晉中壽陽的潞安化工集團新元公司建成了中國首座5G煤礦。

“智能化採掘、AI智能識別、AI分析預警等技術在煤礦的應用,顛覆了我對煤炭開採的印象……”走進中國首座5G煤礦,這裏的智能化建設,讓海外華文媒體耳目一新。

從人工打眼放炮到半機械化,再從綜合機械化到智能化,煤炭開採經歷了“技術革命”。該公司5G+智能化礦井建設辦公室主任冀傑介紹,“5G+智能化礦井的建設,使越來越多‘黑衣工人’變為‘藍領’,又把‘藍領’變為‘白領’。”

此外,採掘、機電、通風瓦斯治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建設,使礦井在少人化、透明可視化的同時,實現設備遠程協同運維。目前,新元煤礦井下系統已減少300餘名操作人員,實現礦井監測監控安全、高效、可靠的同時,提升了效益。

“印象中的煤礦環境差、危險性高、生產效率低,沒想到已經發展到如此程度。”毛里求斯《華聲報》中國區總編輯宋軍波告訴記者,AI智能識別技術在礦井中的運用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井下礦工安全行為自動識別,比如沒有戴安全帽就會被發現”。

埃及《中國週報》副社長朱新娥表示,“煤炭是大自然賜予的寶貴財富,高科技手段的運用,能讓煤炭更加安全高效地生產出來,為人類提供更多能源。在這裏,我看到中國的煤礦生產正在進入數智時代。”(完)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