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5日電 近來,隨著各地母基金、政府引導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的成立,國資成為中國一級市場最為重要的出資人,在其主導下的一級市場正在悄然改變。
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最新一期關注這一現象,刊文指出在各地政府大手筆佈局的背後,是希望以政府資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助力本地產業發展的雄心。各地政府投資基金仍要在保證資金安全、招商引資、“投早、投小、投科創”等多重目標之間取得平衡。
據瞭解,7月26日,上海宣佈設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母基金以及未來產業基金,總規模達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隨後,上海市政府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推動上海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受到業內關注。
2023年以來,中國各地紛紛成立百億元級、千億元級母基金。去年2月,1500億元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成立,重點投資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從去年底至今年6月,北京分兩次共設立8祗產業基金,總規模達1000億元。今年6月,江蘇設立規模達500億元的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
這些瞄準當下熱門賽道的政府投資基金既可以直接投資,也可以作為政府引導基金引導子基金,所謂“引導”是以政府資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
當前,政府投資基金往往融合子基金與直投兩種模式,參股子基金仍是主流。
金雨茂物副總裁王棟表示,政府投資基金作為基金投資人(LP)的角色更加凸顯,“過去基金的出資結構中,國資佔比35%,社會資本佔比65%,如今國資佔比上昇至45%”,原因在於個人出資減少,此前很大一部分個人出資來自中小企業主。
在募資困難的當下,如果國資LP提高子基金參股比例,可以吸引更多市場化基金管理人(GP)與其合作。“當前募資非常困難,如果政府引導基金參股比例提高到50%,就意味著GP可以少募集20%資金,基金更容易成立。”王棟說。
有業內人士指出,保證資金安全是國資的第一要務。保證資金安全的訴求,必然影響政府投資基金選擇的投資標的與期限。
近年,各地政府投資基金紛紛獨立設置專注早期項目的基金,並安排單獨的管理辦法,而容錯機制是其中關鍵。
如近期成都高新區針對種子、天使、創投、產投、併購基金等政策性基金設置從80%到30%的容虧率。上海也在7月推出的支持創投產業發展的19條措施中提出,優化國有資本考核與評價機制,包括建立健全適應創業投資行業特點的長周期考核評價機制。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8月1日《公平競爭審查條例》的施行,“基金招商”有其優勢,相比於過去給予企業補貼的方式,“基金招商”一方面能讓政府看到“回頭錢”,另一方面也杜絕暗箱操作的空間,有市場化機構幫忙把關。(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