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廖民生:郵輪遊艇經濟為何在中國迅速破圈?

中新社海口9月24日電 題:郵輪遊艇經濟為何在中國迅速破圈?
——專訪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副校長廖民生
中新社記者 張茜翼
作為全球郵輪、遊艇經濟的重要新興市場,中國近年來發佈多項政策力推郵輪、遊艇產業發展,市場呈現蓬勃活力。
源起於西方的郵輪、遊艇旅遊為何在中國廣受歡迎?如何通過郵輪、遊艇的載體,更好地推動中外旅遊文化交流?中國市場能為世界郵輪、遊艇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機遇?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副校長廖民生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郵輪、遊艇的興起有哪些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廖民生:郵輪旅遊作為“漂浮在海上的黃金產業”,已成為國際旅遊市場的重要風嚮標。郵輪和遊艇的興起不僅展示了時代的變遷,也承載了深厚的文化背景。
業界認為,現代郵輪旅遊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經濟復甦與航運業不斷發展,加之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郵輪的蒸汽動力開始向燃氣動力等昇級轉型。之後,郵輪旅遊開始從歐美逐漸影響到亞洲,一些跨國公司的大中型郵輪在香港、上海、新加坡等港口停靠並開通旅遊業務。2006年開始,中國沿海的多個城市逐漸興建郵輪碼頭,發展郵輪經濟。
起源於歐洲的遊艇有300多年的歷史,最初是歐洲王公貴族的休閑文化娛樂活動項目。隨著科技進步,遊艇由木質結構向玻璃鋼結構演變,動力由最初的風帆驅動演變成為燃氣動能,逐漸又增加了太陽能、電池儲能等新能源驅動。之後,作為娛樂用途的遊艇,依據市場需求逐漸細分出摩托艇、釣魚艇等。20世紀40年代之後,遊艇旅遊逐漸在亞太地區興起。
雖然現代遊艇對中國來說是舶來品,但相似的遊船文化在中國早已有之。中式遊船文化往前可溯源到隋朝,隋煬帝時期大運河開通畫舫與龍舟開始興起,逐漸興盛於唐宋時期。日本、韓國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也有相仿的文化。
郵輪和遊艇的興起不僅是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結果,也深受社會文化變遷的影響。從貴族的奢華享受到大眾的休閑旅遊,它們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遷和文化趨勢。

中新社記者:中國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受遊客追捧,每逢節假日三亞遊艇旅遊“一艇難求”。源起於西方的郵輪、遊艇旅遊為何在中國廣受歡迎?
廖民生:國際郵輪產業自2006年開始進入中國。當歌詩達郵輪公司的“愛蘭歌娜號”首次駛入中國海域,此後十多年裡,中國郵輪出入境旅客人數年均增幅超過30%,被稱為“黃金十年”。國際郵輪協會的報告指出,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等是中國郵輪市場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郵輪旅遊獨具的海洋特色、體驗式特徵為遊客營造出獨特的海洋生活方式。當前,中國沿海11個省區市已有40多個城市推出了自然景觀、沿海觀光、特色文化等多樣化的郵輪、遊艇旅遊業務。郵輪、遊艇旅遊消費正由傳統的觀光遊逐步向休閑度假遊轉變。
在三亞、深圳等沿海城市,遊艇旅遊已成為當地海上旅遊的一大亮點。遊客不但可以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還能體驗豐富多樣的海上娛樂項目,例如尾波衝浪、浮潛、海釣等多樣化產品。
如今,遊艇產業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逐漸從傳統意義高端消費轉向大眾旅遊消費,層級從奢侈消費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中新社記者:如何通過郵輪、遊艇的載體,更好地推動中外旅遊文化交流?
廖民生:相較於西方,中國的郵輪、遊艇旅遊並不局限於休閑和娛樂,同時也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例如,愛達·魔都號融合了中式文化元素,推出“郵輪+非遺”文化體驗、民歌主題航次、茶文化主題航次等一系列特色活動,不僅豐富了遊客的文化體驗,更為國產郵輪貼上了鮮明的文化標籤。
中國擁有10000多個海島、約30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海域和眾多美麗的海濱城市,這為郵輪、遊艇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隨著國內外大型郵輪陸續在中國開航,中國郵輪市場的旅遊路線也不斷拓展。據瞭解,“愛達·魔都號”未來將部署中國至東南亞國家的郵輪航線,並適時推出“海上絲綢之路”等中長航線。
郵輪具有天然的連通性、國際性和開放性,兼具文明互鑒、經貿合作、人文交流等多重屬性,有潛力、有條件發展成為航行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友誼之舟”。通過郵輪、遊艇這一載體,可以更好地促進中外旅遊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

中新社記者:如何看待中國郵輪、遊艇市場前景?中國能為世界郵輪、遊艇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機遇?
廖民生: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認為,經過今明兩年培育,中國郵輪將邁入高速發展的第二個“黃金十年”。據上海社會科學院相關報告預測,到2035年,中國郵輪市場將到達1400萬遊客人次/年,入境外國遊客420萬人次/年,中國郵輪經濟總量為5317億元人民幣。
中國市場為世界郵輪、遊艇經濟發展帶來諸多機遇。一方面,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為國際郵輪、遊艇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些企業可以通過加強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共同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郵輪、遊艇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中國郵輪、遊艇市場的發展也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包括船舶設計、製造、進出口貿易、旅遊服務、港口建設、現代海洋服務業等領域,這將為國際郵輪、遊艇產業鏈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和發展空間。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可以為國際郵輪和遊艇公司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設備和配件,推動全球產業鏈的整合和優化。國際郵輪和遊艇公司通過在中國市場的運營,可以推廣其品牌和文化,同時也能將中國文化融入其產品和服務中,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中新社記者: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海南,未來發展郵輪、遊艇產業可以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廖民生: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和地緣優勢,可謂郵輪、遊艇旅遊的“天選之地”。在海南自貿港“零關稅”政策和系列產業促進措施的推動下,海南已成為中國遊艇產業發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可以不斷創新突破,開風氣之先。
例如,海南可以海口和三亞為重點,打造功能齊備的全省遊艇產業總體空間佈局,在臨高海洋裝備產業園、海口國家高新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等重點園區發展遊艇設計產業、組裝、製造和出口貿易產業鏈。
海南還可以發展國際郵輪、遊艇會議會展、國際頂級賽事與活動、金融保險、教育培訓等服務業,形成完整的郵輪遊艇產業鏈;開發郵輪遊艇旅遊與陸地旅遊的聯動產品;創新郵輪遊艇旅遊模式,建設“中國版迪士尼家庭郵輪”船隊,主要在中國南海區域運營,以服務中國-東盟各國的20億人口規模的大眾海洋旅遊需求。
在急需緊缺人才培養方面,海南高校已在不斷發力。今年,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現代國際遊艇產業學院”已開始招生;新設“國際航海學院”,開設輪機工程、航海技術、船舶電子電氣工程、海事管理等本科專業,培養市場急需緊缺人才。
建議海南藉助自由貿易港建設這一契機,不斷完善郵輪遊艇現代產業服務體系,推進郵輪、遊艇與文化、旅遊、體育、商業等多元深度融合,釋放郵輪、遊艇經濟“乘數效應”。(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