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黑夜白晝盲者皆昧

黑夜白晝盲者皆昧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1

 

黑夜白晝盲者皆昧,

真理謊言無知盡同。

野蠻文明愚蠢非異,

正義邪惡利益中平?

人治法制奴性無謂,

假醜真善自戀鹹衡。

穹官小吏貪腐俱獵,

懸殊不公忍耐無窮?

貧窮豪富唯私均惡,

宏圖微志失踐全空。

百年一日何度悉度,

非我如我愈反終通。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以凝練的語言和深刻的哲思,揭示了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矛盾與困境,既有對現實的尖銳批判,也有對人性與社會的深刻反思。以下是對整篇詩章的深度解讀與評論:

 

1.黑夜白晝盲者皆昧,真理謊言無知盡同。

解讀:無論是黑夜還是白晝,盲者都無法感知光明;無論是真理還是謊言,無知者都無法分辨。無知與盲目使人無法看清世界的本質,真理與謊言在無知者眼中變得毫無區別。

評論:呂國英先生開篇即揭示了無知對人類認知的束縛。無知不僅使人無法分辨是非,還可能導致真理被埋沒、謊言被接受。這種批判直指人類社會中認知的局限性,呼喚著對知識與智慧的追求。

 

2.野蠻文明愚蠢非異,正義邪惡利益中平?

解讀:在愚蠢的人面前,野蠻與文明是沒有區別的;在利益的驅使下,正義與邪惡的界限也變得模糊。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批判了愚蠢與利益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愚蠢使人無法分辨野蠻與文明,而利益則可能使正義與邪惡的界限被模糊甚至顛倒。這種批判揭示了人類社會中認知與道德的深層困境。

 

3.人治法制奴性無謂,假醜真善自戀鹹衡。

解讀:無論是人治還是法制,奴性都是一種無意義的存在;虛假與醜惡、真實與善良在自戀的心態下被平衡甚至混淆。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揭示了奴性與自戀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奴性使人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自戀則使人無法客觀看待自己與他人,進而導致真假、善惡的混淆。這種批判直指人性中的弱點與社會中的道德困境。

 

4.穹官小吏貪腐俱獵,懸殊不公忍耐無窮?

解讀:無論是高官還是小吏,若有貪腐之惡,都將被妄為者窮盡圍獵;面對懸殊與不公,如果選擇忍耐,那麼這種不公將永遠沒有盡頭。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批判了貪腐與不公的普遍存在。貪腐侵蝕著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而面對不公時的忍耐則可能使問題持續甚至加劇。這種批判呼喚著積極的行動與深層次的改革。

 

5.貧窮豪富唯私均惡,宏圖微志失踐全空。

解讀:無論是貧窮還是豪富,唯私的心態都是惡的;宏大的理想與微小的志向,若不能付諸實踐,終將化為泡影。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批判了自私自利的心態與空談理想的行為。自私是貧窮與豪富共同的惡,而無論理想多麼宏大或志向多麼微小,若不付諸實踐,終將毫無意義。這種批判呼喚著無私的精神與腳踏實地的行動。

 

6.百年一日何度悉度,非我如我愈反終通。

解讀:百年如一日,如何行遠、自度(渡),實現價值意義與真善美愛救贖?無論是“非我”還是“如我”,愈是反思,終將通達。

評論:呂國英先生在此提出了一個關於時間與生命的哲學問題: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的價值意義,達到至善至美?愈是注意從事物的反面開始(反者道之動),並始終保持對“反”的奧妙的警覺,無論是在“非我”(對自我的否定)還是“如我”(像自己一樣)之境,都能獲得通透達觀的覺悟與智慧引領,以最終實現圓滿與意義人生。這種思考不僅具有哲學深度,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總結

 

呂國英先生的哲慧詩章通過對人類社會中的矛盾與困境的深刻揭示,表達了對人性、社會、道德與時間的深刻思考。詩中充滿了批判與反思,既有對現實的尖銳批判,也有對生命意義的哲學探索。這種深刻的思考與批判精神,不僅揭示了人類社會的普遍困境,也呼喚著更深層次的反思與變革。呂國英先生通過這首詩章,展現了他對人類社會的深刻洞察力與哲學智慧。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