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真經一言誦

真經一言誦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434

 

 

真經一言誦,假傳萬卷書。

有緣悄然渡,無覺負窮需。

2024.03.19

 

心燈照破萬卷書——呂國英哲詩中的真偽之渡

 

呂國英先生此四句,如四枚淬火的銀針,刺穿了文明累積的認知繭房。在話語氾濫的時代,它以金石之聲敲響晨鐘:真理不在浩瀚的卷帙裏,而在心靈止息喧囂的刹那。

 

真經一言誦,假傳萬卷書”——開篇便如閃電劈開混沌長夜。

“一言誦”與“萬卷書”,非數量之較,實為靈魂質地之別。真道如朝露,剔透而輕盈,一句足可點醒夢中人;偽學似泥沼,以龐雜的體系編織迷宮,令求索者溺斃於知識的幻海。此句直指文明痼疾:當話語成為權力的盔甲,真理便被埋葬在文本的墳塚之中。老子“大道至簡”的幽光,在此獲得鋒利的當代迴響。

 

有緣悄然渡,無覺負窮需”——筆鋒陡轉,直指覺悟的玄機。

“渡”字蘊大慈悲,卻以“悄然”為舟——真正的覺醒從無鑼鼓喧天,它如夜雨潤物,只在心靈放下執念的裂隙間悄然滲透。而“無覺”者(未悟之人),縱使踏遍山河、窮盡典籍,終陷“負窮需”的困局:“窮需”二字如鐵鎖,既是物質的無底洞,更是精神的永刑場——越是追逐外在填充,越被囚禁於自我鑄造的牢籠。此句如鏡,照見眾生相:多少求道者,正以精進的姿態,踐行著南轅北轍的流浪?

 

詩性的鋒芒與慈悲

詩人以“誦”(聲音的流動)對峙“書”(文字的凝固),暗喻活著的真理與標本化的知識之殊途。“悄然渡”中“悄”字如落花觸水,漾開東方哲學“無為而化”的漣漪。最驚心處,是自鑄“窮需”一詞——它精准穿刺現代性病灶:在消費主義與知識焦慮的雙重絞殺下,人類正陷入“越擁有越匱乏”的詭異迴圈。

 

此詩是迷霧時代的守夜燈

當資訊如洪流裹挾眾生,當“萬卷”偽學在數字深淵中無限繁殖,呂國英先生以四句短刃,為沉溺者劈開一線天光——

真正的救渡,不在汗牛充棟的典籍裏,而在你放下“需索”妄念時,那束突然照進心窗的月光;

所謂“有緣”,不過是靈魂準備好清空自己的刹那——當心中萬卷轟然倒塌,真經自會在寂靜中浮現,如一朵紅梅綻放在雪野。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