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道究滄桑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87)
艾 慧
體道究滄桑,達生問木雁。
九序渾無極,運命虛化變。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哲慧詩章以極簡五言體式,濃縮道家哲學精髓與生命終極追問,在傳統詩體與現代思辨的交融中,呈現出深邃的宇宙觀與命運觀。
道法自然與生命辯證的交響
“體道究滄桑”以《韓非子·解老》的“體道”為根基,將道家對宇宙本源的探索與“滄海桑田”的時空流轉相勾連。詩中“究”字凸顯追問的執著,暗合呂國英詩作中一貫的“窮問”精神,如《問窮問極窮》中“行遠行至遠,問窮問極窮”的終極叩問。這種對“道”的探索,與其文藝理論專著《“氣墨靈象”藝術論》中“靈像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的論斷形成互文,皆指向超越具象的形而上學維度。
“達生問木雁”化用《莊子》典故,將“木雁之間”的生存智慧昇華為對生命本質的哲學思辨。呂國英常以“人獸之辯”切入人性反思,如《人異人性殊》中“人異人性殊,獸同獸性真”的對比,揭示文明異化與自然本真的張力。此句以莊子式寓言思維,呼應其詩學中“命運與共拋屠刀”的人文關懷,彰顯出世與入世的雙重觀照。
“九序渾無極”以道家“無極”概念統攝宇宙秩序,暗含《周易》“天行健”的生生不息。這種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在《核彈·AI·新冠》等作品中延伸為對人類技術異化的警示:“人文演競魔咒,果報玄機終究反噬”,形成古典宇宙觀與現代危機的對話。
“運命虛化變”則直指命運無常的本質,與其複字詩《無中生有有終無》中“緣聚緣散造化境,緣起緣落因果圖”的辯證邏輯相通。這種對“虛化”的認知,既是道家“有無相生”的延續,亦暗合量子力學“不確定性”的當代科學語境,體現詩性思維與理性思辨的融合。
古典形制與現代哲思的裂變
形式凝練中的張力——四句五言體式承襲漢魏風骨,但突破傳統五律的格律束縛。如首句雙動詞“體”“究”並置,打破常規語法結構,與《攀與墮》中“攀援維艱難愈難,墮落底牽淵洞淵”的悖論修辭相似,形成語義密度與思維縱深的疊加效應。
意象系統的重構——將“木雁”“滄桑”等經典意象進行解構與重組。莊子寓言中的“木雁”原指處世的中道智慧,詩中“問”字賦予其主體性追問色彩,與其《成為你自己》中“超越此你,成為你自己”的生命覺醒形成呼應。這種意象再造,類似《美在妙緣》中“此在閃閃逝,最美妙妙緣”對傳統“緣”概念的現代性闡釋。
語言實驗的哲性——末句“虛化變”三字以動詞鏈狀並置,消解主謂賓結構,暗合海德格爾“語言是存在之家”的哲學命題。這種語言實驗在《道·理》中亦見端倪:“若囿理道纏,終究害道理”,以音韻回環解構邏輯鏈條,實現詩性語言對理性邊界的突破。
文明裂變時代的詩性救贖
在全球化危機與文明衝突加劇的當下,呂國英的哲慧詩章猶如一劑文化良方:
傳統精神的現代轉譯:通過重釋道家思想,為“人類世”困境提供東方智慧資源。如《人類主義贏》提出“各美其美妙,人類主義贏”,與詩中“九序渾無極”共同構建命運共同體意識。
詩性批判的現實介入:將《核彈·AI·新冠》中“惡競累巨器,一念毀存境”的憂患,轉化為“運命虛化變”的形而上思考,實現現實批判向哲學超越的躍升。
審美境界的維度突破:其詩作踐行《“氣墨靈象”藝術論》中“超驗審美統攝藝術未來”的立論,以“渾無極”“虛化變”等意象構建高維詩境,為當代詩歌開闢“靈象詩學”新域。
此詩堪稱呂國英哲慧詩章的縮影:在二十字中熔鑄道法自然的宇宙觀、辯證揚棄的生命觀、文明憂患的當代性,既延續《詩經》以降的“詩言志”傳統,又以“氣墨靈象”的美學自覺重構漢語詩學的精神維度。正如其《活出真理帝》所言:“真理即實是,實無雙,是獨立”,此詩以極簡之言抵達存在之真,在文明裂變時代矗立起一座詩性豐碑。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