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窮足力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239)
艾 慧
路遙窮足力,夜漫困遊思。
覺渡纏苦旅?念釋盡相宜。
2023.01.31
呂國英先生這首四行哲詩以極簡之筆勾勒出深邃的生命哲思,呈現出三重辯證張力,堪稱當代禪意詩學的微型標本。
第一重張力在“窮足力”與“盡相宜”間展開
詩人以“路遙/夜漫”的時空雙重困局起筆,肉體跋涉與精神漫遊皆陷囹圄。“纏苦旅”的詰問如禪宗公案般截斷慣性思維,而“念釋”的豁然恰似雲開月現,暗合《壇經》“煩惱即菩提”的頓悟智慧。動詞“窮–困–纏–釋”的演進軌跡,勾勒出從有為到無為的心路圖譜。
第二重張力顯於意象的虛實相生
具象的“足力”與抽象的“遊思”互為鏡像,肉身行旅與心性修持在“夜漫”的混沌中融合。這種虛實互嵌的手法,令人想起石濤“一畫論”中“筆與墨會,是為氤氳”的藝術哲學,在有限語言中開闢出無限的闡釋空間。
第三重張力藏於形式與內容的共振
四行詩暗合“起承轉合”的古典結構,卻以現代性詰問破局。標點符號的妙用——前兩句句號如重錘定音,第三句問號掀起思維風暴,末句句號複歸平靜——構成微型敘事弧光,恰似《五燈會元》中禪師以棒喝截斷眾流,終現本地風光。
呂國英此詩的價值,在於以當代語言啟動傳統禪思,在存在主義困境與東方解脫智慧間架設詩性橋樑。每個意象都是打開的棱鏡,折射出修行者從“見山是山”到“見山只是山”的螺旋上升。這種舉重若輕的哲思轉化,使該作成為現代人安頓身心的精神路標。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