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發新型納米粒子實現腫瘤饑餓治療

中新社香港5月28日電 香港大學醫學院(簡稱“港大醫學院”)28日宣佈,該院研究團隊提出一種新型癌症治療方法,可以加強癌細胞對氨基酸的“饑餓感”。

新治療方法由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李達三博士研究中心副教授汪衛平領導研究團隊完成,其也是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調查研究員。

研究發現,癌細胞能够通過一種名為巨胞飲—蛋白酶體降解途徑的營養代償系統來獲取外部蛋白質,並將其分解成氨基酸,以便在缺乏營養的情況下生存。基於這一發現,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特殊的納米粒子,能够釋放藥物來阻止癌細胞內吞及降解這些蛋白質,從而實現高效的腫瘤饑餓治療。

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有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發表,並已提交美國專利申請。

根據2022年香港癌症統計數據,肺癌仍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佔香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6.1%。這類腫瘤由於其內部缺乏血液供應,容易形成營養缺乏的腫瘤微環境,導致氨基酸和葡萄糖等重要的營養成分不足。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發現癌細胞的巨胞飲—蛋白酶體降解過程可以作為細胞外蛋白質內化和降解的一種途徑。汪衛平表示,這一新機制提示巨胞飲—蛋白酶體降解體系可成為另一種腫瘤饑餓治療的關鍵靶點。此外,為促進該策略的臨床轉化,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pH響應性聚合物納米粒子來抑制癌細胞的氨基酸水平,從而達到腫瘤饑餓治療的效果。(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