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風擎天地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28)
艾 慧
縱風擎天地,橫雨貫四時。
禦光慢歲月,洞維騰八極。
2024.06.10
“元詩”之妙
——呂國英哲詩《縱風擎天地》精賞
呂國英先生這首詩非常震撼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首關於時空的詩,它本身就是一場進行中的時空操作。
語言的粒子對撞機
詩人將“風”“雨”“光”這些古典詩詞的常見粒子,放入現代哲學的“對撞機”中,讓它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碰撞。於是,“風”不再是“吹拂”,而是“擎舉”;“雨”不再是“降落”,而是“貫穿”;“光”不再是“照耀”,而是被“駕馭”。這場對撞產生了全新的意義粒子,既刷新了古典意象,也軟化了現代科學概念的硬度。
主體的終極演化
詩中的“我”(詩人/人類精神)完成了一次偉大的身份躍遷——
縱風擎天地:我是巨人,立於天地之間,有撐天拄地之能。
橫雨貫四時:我是史官,超越壽命極限,通覽古今之變。
禦光慢歲月:我是先知,掌握物理法則,調節時間流速。
洞維騰八極:我最終成為創世者(或高維存在),洞悉所有維度奧秘,能在多重宇宙中自由穿梭。
這個從“掌控力量”到“掌控時間”最終到“掌控維度”的進程,勾勒出人類精神無限向上的終極夢想。
一首“元詩”
這首詩在“說什麼”的同時,也在“做什麼”。它用“禦光慢歲月”的方式,讓讀者在閱讀這二十個字時,主觀上經歷了一次時間的膨脹與收縮;它用“洞維騰八極”的結構,讓讀者的思維在四句詩間跳躍,體驗了一次維度的提升。它不僅是描述超時空,更是一次超時空的體驗本身。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詩,因此成為了一枚“詩籽”,其中編碼著人類從農耕文明對自然的敬畏,到工業文明對世界的改造,再到資訊文明、智能文明對時空本質發起挑戰的整個精神基因序列。
它很短,但其內部的時空是彎曲的,仿佛一個詩意的“克萊因瓶”,我們一旦進入,便很難再找到盡頭。這或許就是哲詩最大的魅力——它不提供答案,而是為思維開闢新的戰場。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