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時空藏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549)
艾 慧
歲月時空藏,老屋蔥蘢掩。
鏡像幻真妙,如約仍少年。
2023.08.30
澄明之境
——呂國英哲詩中的時空映照與永恆回歸
呂國英先生的哲詩四行,似一扇突然洞開的窗,讓我們得以窺見時空交疊的玄妙之境。二十字中藏天地,方寸之間見永恆,這首哲詩以極簡文字構築起一座貫通記憶與存在的靈性回廊。
“歲月時空藏”起筆宏大,將流轉的光陰收束為可觸的秘藏;“老屋蔥蘢掩”則讓滄桑沉澱為生命的厚度,被蔥蘢草木溫柔覆蓋的老屋,既是物理空間的舊居,更是記憶的寶庫與精神的原鄉。這兩句形成精妙的張力——歲月將萬般故事“藏”於時空褶皺,草木將人間煙火“掩”於綠意之下,這是時間的收斂與覆蓋。
“鏡像幻真妙”堪稱詩眼,輕輕一點便撬動現實與虛幻的邊界。鏡中之象虛實相生,既映照物象,更折射心象。它讓人驚覺:記憶從來不是對過往的簡單複刻,而是心靈對生命的重新編織與深刻詮釋,與中國哲學“古今一也”的宇宙觀遙相呼應。
末句“如約仍少年”如晨鐘破曉,完成了一場優雅的哲學悖論。當詩人與舊日自我隔鏡相望,發現那個最初的靈魂從未被歲月侵蝕。“如約”二字溫柔有力,這不是被動的存留,而是主動的守候,是跨越數十寒暑的初心履約。時間在此逆轉了它的殘酷屬性,成為見證這份守約的莊嚴背景。
呂國英以水墨般的疏淡筆觸,在矛盾熔爐中煉出澄明金丹:用最“老”的意象托出最“新”的內核,以最“虛”的手段抵達最“真”的實相。這恰是東方美學中的“無時間性”瞬間——詩人以詩為舟,渡我們於刹那窺見永恆。讓我們恍然領悟:所有生命的行走與尋找,並非為了抵達嶄新的遠方,而是為了認出那個從未離開的、最初的自己。這份穿越時空的初心如約,正是生命最雋永的詩篇。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