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噬弱黎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609)
艾 慧
不公噬弱黎,苦厄困寒門。
窮勞蝕昏曉,苟存碾塵魂。
莫道蒼昊仁,造化笑問恩。
終燃星燼火,自化無雨雲。
2024.01.26
燼火焚厄,雲心破困
——呂國英哲詩《不公噬弱黎》的生命力透
呂國英先生此詩,開篇便以冷峻筆墨撕開人間苦難的褶皺。“不公噬弱黎,苦厄困寒門”,“噬”與“困”二字如重錘落紙,將不公對弱者的吞噬、苦難對寒門的禁錮刻畫得入木三分,沒有絲毫粉飾,直抵生存的痛處。
繼而“窮勞蝕昏曉,苟存碾塵魂”,更是將這份苦難推向極致。從晨光熹微到暮色沉沉,貧窮與辛勞如蟲蟻般啃噬著時光;為了勉強存活,連靈魂都似在塵埃中被碾壓,卑微到極致。這四句無一句空言,字字皆是對底層生存狀態的深切觀照,滿含悲憫。
轉折處“莫道蒼昊仁,造化笑問恩”,筆鋒陡轉,打破了“天道酬善”的傳統幻想。詩人直言不必稱道蒼天仁慈,連所謂的“造化”都似在嘲諷世人對“恩寵”的奢求,這份對宿命的清醒叩問,褪去了虛妄的慰藉,卻多了份直面現實的勇氣。
最動人在末句“終燃星燼火,自化無雨雲”。即便身處絕境,如星子餘燼般微弱的生命,仍要燃起抗爭的火焰;即便無法呼風喚雨,也要將自己化作一片雲——不依賴外力垂憐,以自身微薄之力對抗苦難,這份從絕望中生長出的自強,讓全詩的悲愴昇華為震撼人心的生命力量。
全詩以悲起筆,以勇收束,在對苦難的真實描摹中,淬煉出不屈的生命韌性,質樸字句裏藏著滾燙的人文關懷,讀來讓人在沉重中見希望,在壓抑中感力量。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