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24第五屆紫荊花詩歌大賽入選作品:觀人工智造展隨想

作者:李英 聯想窮模步異天,思維開腦啟休眠。 事存征兆察微覺,慧有重光修便圓。 宇外星河規穩系,眼中幻境亂因牽。 智能總在人能內,科技巔頭破大千。   ...

在“回家——齊辛民大寫意花鳥畫展” 上的致辭

尊敬的齊老師,秋萍老師,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最初知道齊辛民老師的大名,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中學的時候,美術老師就給我們介紹,說齊老師畫了一幅《看新...

(東西問)約翰·格瑞姆:發展人權,在於維護“人”與“宇宙...

中新社長沙11月28日電 題:發展人權,在於維護“人”與“宇宙”的關係 ——專訪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約翰·格瑞姆(John Grim) 中新社記者 王宗漢 “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

(東西問)鄭筱筠:佛教如何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題:佛教如何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作者  鄭筱筠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會長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

循大道 至萬裏

在這條跨越重洋的旅程中,我從地球的另一端出發,南美洲的巴西,以飛翔的翅膀劃過藍天,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香港。兩周的時光,如同輕盈的雲朵,攜帶著我在異國他鄉的心靈發現,靈...

(東西問)劉振民:中國的“氣候雄心”遠勝於口號

中新社巴庫11月27日電 題:中國的“氣候雄心”遠勝於口號 ——專訪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氣候談判,繞不過“雄心”二字。在國際談判桌上,一國代表如果...

(東西問)李龍: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理解“人”?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理解“人”? ——專訪吉林大學人權研究院研究員李龍 中新社記者 孔任遠 “中華典籍中的人權理念”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湖南大學...

(東西問)格澤高滋·科勒德克: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永不完結的...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永不完結的故事 ——專訪波蘭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格澤高滋·科勒德克 中新社記者 崔白露 王宗漢 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

(尋味中華|戲曲)歌舞壯劇繪眾生相

中新社南寧11月27日電 題:歌舞壯劇繪眾生相 作者 陳秋霞 “今日霞光萬丈照四方,七品知縣來把位上,新官上任點三把火,我定要把他訪一訪......”馬骨胡聲響起,“丑...

從宜興到荷蘭:家鄉手工藝的出海之旅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電 題:從宜興到荷蘭:家鄉手工藝的出海之旅 作者 劉洋 在荷蘭世界博物館內,一場以“中國製造”為主題的展覽正面向公眾開放。胡萱作為展覽的(中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