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天時年年逢清明

天時年年逢清明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128)

艾 慧

 

天時年年逢清明,地利歲歲遇物顯。

最是人和千重渡,人間尤珍清明顔。

 

呂國英先生的《清明》詩章以四行二十八字構建了壹個深邃的時空哲學體系,其凝練程度堪比古典絕句,卻在現代語境中煥發出獨特的思辨光芒。這首看似平實的節氣詩作,實則暗藏三重美學密碼,將中國傳統的天地人三才智慧與當代生存哲學熔鑄爲精妙的詩性晶體。

時空疊印中的節氣哲思

首聯“天時年年逢清明,地利歲歲遇物顯”以雙重時間維度構建起立體的節氣認知。“年年”與“歲歲”的遞進式重複,既強化了清明作爲自然節律的恒常性,又暗示著農耕文明對物候變化的敏銳感知。詩人將“天時”與“地利”這對傳統範疇置于現代性觀照下,“逢”與“遇”的擬人化處理,使自然節氣獲得了主體性的生命特征。這種時空意識的覺醒,恰似海德格爾所言“此在”在世存有的時間性綻出,將清明從單純的節氣符號升華爲天地對話的哲學場域。

三重境界的意象升華

詩眼“最是人和千重渡”構成全篇的轉折樞紐,“千重渡”意象既暗合佛教“度壹切苦厄”的慈悲,又蘊含儒家“君子濟人”的擔當。這個充滿動態張力的隱喻,將清明掃墓的民俗行爲轉化爲穿越生死、溝通古今的精神儀式。詩人以“渡”爲舟楫,擺渡于天人之際,使個體的慎終追遠升華爲族群的精神涅槃。這種對傳統祭祀文化的解構與重構,恰似艾略特《荒原》中“四月是最殘忍的月份”的現代性反思,卻又浸潤著東方特有的溫情與睿智。

清明顔的終極審美

尾句“人間尤珍清明顔”以陌生化語彙完成審美突破,“清明顔”的獨創性表述融合視覺感知與道德判斷,將節氣特征人格化爲理想的生命狀態。這個複合意象既指向雨潤萬物的澄明之象,又隱喻政治清明的社會理想,更暗含心性澄澈的修養境界。詩人通過語義的層累疊加,使“清明”從自然物候擴展爲涵蓋宇宙觀、倫理觀、審美觀的三維價值體系。這種詩性智慧的生成,恰似現象學“回到事物本身”的直觀,在現象描述中抵達本質直觀。

呂國英此詩的價值不僅在于對傳統節氣詩學的現代轉化,更在于構建了天人感應的新型審美範式。詩人以清明爲棱鏡,折射出中華文明“參贊化育”的深層文化基因,在天時、地利、人和的三重奏鳴中,奏響了自然律令與人文精神的和弦。這種將節氣書寫提升爲存在之思的詩學實踐,既延續了杜甫“星垂平野闊”的宇宙意識,又暗合裏爾克“詩是經驗”的現代命題,在28字的方寸之地開辟出遼闊的精神原野。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余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壹體、互爲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