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承萬象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619)
臨 風
素心承萬象,方正鏡乾坤。
禦靈參作妙,匠臻矗藝魂。
(題裝裱)
2025.10.30
素心承藝,匠魂矗韻
——呂國英五言短詩《裱逸·題裝裱》品鑒
讀呂國英先生《裱逸》一詩,如臨裝裱案前,見素紙鋪展,墨香與綾羅氣息交融。短短二十字,沒有鋪陳裝裱的繁瑣工序,卻以極簡筆觸,道盡這門“藝中藝”的魂魄,質樸如素絹,雋永似古帖。
“素心承萬象”,開篇便將裝裱的境界拉高。那一方素淨的綾絹、一紙潔白的背紙,本是無華之物,卻因匠人“素心”而有了承載萬物的氣度。它承的是畫中山水、字裏風骨,更是創作者的心意與天地間的意趣——一幅殘卷經它托扶,斷墨可重連;一紙丹青因它襯托,神韻能倍增。這“素心”,是心地無塵的謙卑與平和,是容納千般藝境的包容與欣賞,讓裝裱不再是簡單的“包裝”,而成了藝術的“擺渡人”。
“方正鏡乾坤”,筆鋒一轉,寫盡裝裱的法度。畫框的方、綾邊的正,看似是形制的規矩,實則是對“乾坤”的映照,對作品的“時空”審美應和與歸正。一幅畫若無方正裝裱,便如景無框、鏡無沿,意趣難聚;而經匠人量度裁切,讓筆墨在方正之間舒展,恰如天地萬物各歸其位,自有秩序之美。這“方正”,是手藝的嚴謹,更是對藝術尊嚴的守護——以有形之框,框定無形之境,讓觀者於方寸之間,見乾坤遼闊。
“禦靈參作妙”,藏著裝裱最動人的“巧思”。“禦靈”二字,將匠人的心性與技藝寫活了:他不是機械地粘黏,而是以靈性參悟作品之妙境,“駕馭”作品之審美,揣摩筆墨的意韻——濃墨處配素綾,顯其厚重;淡彩處搭淺紋,襯其清雅。這“參”,是參透作品的靈魂,是與創作者的隔空對話,讓裝裱與原作渾然一體,生出“妙不可言”的默契。好比一幅寒江獨釣圖,若用暖色綾邊,便破了清冷意境;匠人擇冷灰綾相襯,方讓孤舟、寒水、釣者的意趣,愈發幽遠。
末句“匠臻矗藝魂”,是全詩的昇華,也是對裝裱匠人的禮贊。“匠臻”二字,寫盡歲月沉澱:指尖的力道、漿糊的稠稀、綾邊的角度,皆是千錘百煉後的精准;而“矗藝魂”,則點出這門手藝的終極意義——它讓作品的藝術生命得以延續,讓作品“掩卷”的藝術之魂得以矗立。一幅古畫,經良裱可傳世千年;一幅新作,因精裱而彰顯精神。裝裱匠人的手,是修復時光的手,更是讓藝術魂魄眼前“照亮”的手。
全詩無一字寫“裱”的技法,卻字字是裝裱的精神:以“素心”承藝術之重,以“方正”守審美之度,以“禦靈”參作品之妙,以“匠臻”立藝魂之基。呂國英先生以詩為“裱”,將裝裱這門低調的手藝,裱進了藝術的殿堂,也讓我們讀懂:真正的匠心,從來都是素心藏巧思,方正見乾坤。
附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集成凝煉酒文化。出版專著九部,著述藝術評論、學術論文上百篇,創作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書象”簡論》《中國牛文化千字文》《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酒文化千字文》《中國酒文化賦》《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