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緬甸發生規模7.7地震,震央位於中北部實皆市附近,深度僅10公里。死傷人數逾千,首都奈比多、第2大城瓦城嚴重災損,影響所及泰國曼谷一座據報由中國中鐵十局承建的審計大樓倒塌,外界質疑施工品質出問題。東南亞的緬甸1948年脫離英國獨立以來飽經割據、戰亂,如今天災加劇當地苦難。
救援機構表示,部分災區這週末持續降雨,恐使救援工作難度提高、災民感染疾病風險攀升;聯合國救援機構指出,需要更多帳篷安置無家可歸者。
緬甸官方媒體報導,3月28日發生的這起強震,迄今已造成3471人死亡、4671人受傷,另有214人仍下落不明。
.jpg)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 4月7日訊)緬甸上月發生強震,造成重大傷亡。救援機構表示,部分災區這週末持續降雨,恐使救援工作難度提高、災民感染疾病風險攀升;聯合國救援機構指出,需要更多帳篷安置無家可歸者。
緬甸官方媒體報導,3月28日發生的這起強震,迄今已造成3471人死亡、4671人受傷,另有214人仍下落不明。
許多援助機構已示警,緬甸近來的異常降雨加上極端高溫,可能使無家可歸的地震生還者群體中,爆發霍亂等疾病。
造訪緬甸災區的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負責人佛萊徹(Tom Fletcher)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說:「許多家庭在殘破的家園外頭餐風露宿,而且目睹親友遺體從瓦礫堆中搬出來。(民眾)真的擔心會有更多地震接踵而至。」
佛萊徹說:「我們需要給這些生還者帳篷和希望,以利他們重建破碎的生活。」他也說,強有力且互相配合的行動,是盡可能挽救更多人命的關鍵。
緬甸的鄰國,諸如中國、印度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紛紛在過去一週派出救援人力和物資,協助緬甸受災區的重建工作;這些地震災區人口約有2800萬。
美國已承諾向緬甸提供至少900萬美元援助地震災區,但負責外援事務的美國現任和前任官員皆表示,美國因先前取消外援計畫,影響到對緬甸的援助行動。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前高階官員瑪希亞.黃(Marcia Wong,音譯)向路透社透露,緬甸地震發生後趕赴當地災區的3名USAID員工已接獲通知,他們即將被解僱。
緬甸軍政府自2021年推翻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的文人政府以來,在治國方面遭遇困難,經濟和醫療等基本服務窒礙難行。日前發生的地震更讓這個情況雪上加霜。
聯合國(UN)表示,緬甸軍政府發動政變後內戰加劇,已造成300多萬人流離失所,人民普遍面臨糧食不安全的情況,且有超過1/3人口急需人道援助。

曼谷居民抗震意識提升、房價看漲
緬甸上月底發生震矩規模7.7強震,波及泰國曼谷一棟興建中的大樓倒塌。許多受到驚嚇的曼谷居民開始尋找更安全、更抗震的住所,有房地產業者認為,長遠來看,當地房價會上漲。
地震發生數小時後,曼谷居民帕薩坤(Phatsakon Kaewkla)回到他在22樓的公寓,發現牆上多了數道裂縫,頓時更加恐懼。
法新社報導,這次地震是曼谷數世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23歲的帕薩坤覺得待在受損的建物裡頭不安全,決定暫離兩天,等待專家確認大樓沒問題。
帕薩坤是正在考慮是否應尋找更安全住所的許多曼谷居民之一。這座城市有數百棟住宅大樓在這次震災中受損。
帕薩坤這棟公寓大廈的屋主們向他保證,工程師已檢查大樓每一個角落,認為可以居住,但他還是很擔心那些裂縫。他說:「我有點害怕。我媽也叫我搬出去。」
曼谷天際線矗立數百棟高樓和閃閃發光的摩天大廈,幾乎從未經歷過這麼強烈的地震。
在曼谷工作的40歲中國房地產顧問朱歐文(Owen Zhu,音譯)告訴法新社,這個行業受到「巨大」衝擊,「大家似乎意識到,在抗震方面,住在高樓大廈可能要比住在兩層樓或低層建物冒著更大的風險」。
他說,過去一週,地震導致許多人對於離地面太遠產生「擔心和焦慮」,有大批居民洽詢遷居。
朱歐文說,在這次震災之前,泰國的建築地震安全標準「並不特別嚴格」,找房子的客戶們也不會特意詢問。
地震發生當天,曼谷一棟30層興建中的大樓整個倒塌,有數十名工人被埋在廢墟裡,多數至今仍無音訊,讓民眾更感焦慮。曼谷市政府正調查施工單位是否使用不符標準的建材。
朱歐文說,現在他有更多客戶選擇低樓層房屋。
至於仍在尋找高樓層的人,他們往往要求房子「在近期地震中沒有受損或僅輕微受損,或至少未受嚴重影響」。
他認為,由於民眾對於更安全建築物的需求增加,促使建商採用更花錢的抗震措施,長期來看房價會上漲,「泰國房地產業的門檻已經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