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發出高效利用自然界最豐富可再生原料新方案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自然界中儲量最豐富的可再生原料,木質纖維素廣泛來源於木材、竹材、秸秆等,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三素”)組成。從約兩千年前造紙...
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運抵作業海域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海油29日宣佈,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抵達流花油田海域,為中國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項目年內投...
業界專家批駁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論”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記者 郭超凱)近期一些西方政客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在28日舉行的“臨甲7號沙龍”交流會上,與會的業界專家指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還不高...
“善品為村”計畫啟動暨“善品雲農場”小程式上線發佈會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28日訊)日前,“善品為村”計畫啟動暨“善品雲農場”小程式上線發佈活動在四川蒙頂山合作社發展培訓學院舉行。該活動由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騰訊可持續社會價...
立法會三題:新能源車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22日訊)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梓敬議員的提問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的答覆︰
問題:
二○二三年《施政報告》提出,推...
走進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一張藍圖變實景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16日武漢訊)“中法兩國攜手十年,將可持續發展的一張藍圖變成現實,這非常值得在海外傳播。”在參觀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以下簡稱“中法生態城”)後,《法國...
中德國際產業園外企集聚 折射武漢“強磁力”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16日武漢訊)在博格華納武漢工廠生產車間,每100秒就有一臺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下線。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該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占比逐年提升。...
武漢“聰明的車”跑上“智能的路” 似科幻場景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16日武漢訊)打開手機app,輸入始發地和目的地,不到3分鐘,一臺頂棚裝著各式感測器的無人駕駛車打著“雙閃”停到路邊。乘客在後排落座後,點擊車內電子屏...
中國車穀“二次創業”推動汽車產業“增量轉型”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15日武漢訊)“從這座工廠生產出的汽車,也會出口到海外,向世界展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實力。”嵐圖汽車總經理助理、銷售公司總經理邵明峰15日告訴記者,目前...
聚焦新質生產力 中國光穀向“世界光穀”邁進
作者:中新社
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又稱“中國光穀”)九峰山站,一列無人駕駛的“櫻花專列”在半空中“飛”過。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及中國香港作家代表一行5月14日走進中國光穀,感受生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