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頭出擊  陸蓓琳為香港「搶」人才

作者:紀碩鳴

香港特首李家超振臂高呼,香港要搶人才! 專業金融獵頭的陸蓓琳忙起來了。 港府出臺更有誘惑的吸引人才計畫,也迎來了獵頭的又一春。

每天都有大量詢問資訊找陸蓓琳,內地朋友介紹優秀人才,希望享受政府的優才政策,來香港工作;也有金融大企業找陸蓓琳,要她推薦資深的金融人才補充香港的流失人員。這些天,陸蓓琳都是一早出門,直到晚上應酬完才能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早年,陸蓓琳被外資獵頭公司獵上,2007年從上海挖角來到香港,工作就是做獵頭尋覓人才。  當初單身一人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香港,現在她還在後怕,由此改變人生的選擇真的很大膽。 不過,她喜歡這份職業,因為這是一份改變人生、給人帶來好運的職業。

獵頭,最原始的意思有點嚇人,美洲食人部落,作戰的時候把對方的頭顱砍下來,作為炫耀掛在腰間的行為。 二戰後,歐美戰勝國希望從德國等國家引入需要的科學家,派出專業公司如叢林狩獵般,去物色優秀人才,獵頭被借用為獵尋人才的專用詞。有點神秘的專指尋覓高素質人才的職業。

2015年,性格執著的陸蓓琳離開了外資企業,自己創業成立名為FIRST CALIBRE的獵頭公司,為企業尋覓高管人才。 她沒給公司起個中文名,初衷就是希望成為國際化的獵頭。

最近,陸蓓琳受託香港大金融機構向毆洲招手。 7月,她親赴倫敦、巴黎,建立高端人才網路,又通過視訊,開始向歐洲實施「搶」人才計畫。 原來她專注高端管理人才引入,收入都在數十至數百萬美金的年薪。 因應香港市場需要,她擴大了了關注引才的範圍。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日前公佈2022年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約729. 16萬人,連跌3年,為2016年以來最低,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2. 1萬人,按年跌幅1. 6%。 更因為移民人口增加,優秀人才流失,香港需要引入人才。

政府的開放政策,讓因為疫情防控而靜寂了一段時間的香港人才市場又湧動起來了。 陸蓓琳的「獵頭」變的熱門。 她接觸企業,尋覓人才,投行、券商、資管和投融資相關的職位,包括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等都是涉足的領域,為新一波香港人才爭奪戰作準備。 她堅信,機遇是為有準備的人而至。

雖然都是介紹,獵頭介紹人才可比婚姻介紹要複雜的多了。 甚至還有3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內有任何一方不滿意,都會退「貨」,獵頭的成果分分鐘蛋打雞飛,一分錢的收穫都沒有。

陸蓓琳近照

尋找合適的高管人才

香港人才流動頻繁,獵頭起到的就是潤滑作用,讓頻繁流動的人才更加頻繁,在流動中找到人才的定位。

專注金融領域的國際人才匹配,就是香港獵頭的最好選擇了。 每天要忙的就是選擇金融人才,向金融企業推送人才,兩點一線。但要匹配適當,過程卻並不簡單。 她的人才庫內,已經積累了數萬高級金融人才的資料。 企業需要的話向FIRST CALIBRE提出要求,陸蓓琳和她的團隊會挑選出合適人選供企業選擇。

香港是一座開放的國際都市,需要的金融人才,目標都以高學歷、高職位、高價位三位一體的優秀者,搜尋的是那些受教育程度高、實踐經驗豐富、業績表現出色的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 陸蓓琳的客戶,比較多在外資金融公司,涉足全球市場、固定收入債券市場、風險控制部主管、首席合規官等等。 從董事總經理到各部門主管,高的年收入會有數百萬美金年薪。

最近幾年,市場變化很大,尤其是隨著香港祭出嚴格的防疫政策,外企及外籍人才正醞釀撤離,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漸受到質疑。有招聘公司指出,現在花再多的錢也難說服人才前往香港。

擁有超過27.3萬個金融服務工作崗位香港市場,根據政府資料的計算,去年發給外國金融服務從業人員的新簽證數量降至2,569份,較2018年減少近50%。 而這還是omicron大幅肆虐,港府推出全球最嚴格社交距離規定前。 今年離港人數比抵港人數多出14萬,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移民潮起,相當於2021年全年的近四倍,其中不乏金融人才。

這也是陸蓓琳到香港涉足獵頭以來,從沒見過的糟糕時刻。 她說,無論是中資還是外資,都顯保守。 市場不好時,公司不會增加職位,個人也不會輕易去冒險換一份工作。 」香港的人才市場遭遇寒冷的市場冬天。

獵頭就是在低迷中出擊

但陸蓓並不悲觀。 「獵頭」不就是二戰後困難期誕生的產業? 疫情終會過去,只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仍在,東方之珠光彩依然,這兒,還會是人才滙聚地。 早前,香港特首李家超在出席電子傳媒答問會時就說了,香港做出成果,人才自然會被吸引回來。 陸蓓琳認為,香港是人才的蓄水池,永遠不會枯萎。

即使疫期讓香港靜了下來,陸蓓琳也沒有閑著。 手上還有十多個案子在進行著。 她相信市場,走的多,企業會出高價吸引人才,市場會有誘惑力,反而是「剩者為王」。

FIRST CALIBRE的業務立足香港跨入大中華區,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這些金融業發展的重要城市。 臺灣的稅收比較高,人才反向更願意來香港。

崇尚市場的香港永遠是一個旋轉門,人才來來去去頻密。這些年中,陸蓓琳接觸不少從香港走出去的,香港和倫敦兩大金融市場的人才互動。  也有海外歸來的華人精英在香港及內地找機會的。香港會是華裔人才作為核心輻射全世界的中心。

對金融業,陸蓓琳有一個觀察,即使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美國,也有願意回來香港的。 這是因為,美國金融圈,華人有天花板,向上升的機會不多。 香港有優勢,華人社會、稅率低、工作機會大,又離家近,這些原因,想進入香港金融領域的海歸任何時候都有。

說開了,美國投行的薪水還比香港略低一點,卻要交高達40%至50%的稅。 有在華爾街打拼的年輕人,父母在中國南方城市,想和父母團聚。 但如果回國內,未必找到合適的崗位,香港離內地近,國際金融中心可供選擇的機會就多。 陸蓓琳為其提供了機會,5個月全部辦妥。

曾經有歐資行要進入中國發展,計畫在中國招募數百員工。 接到指令後,陸蓓琳的FIRST CALIBRE在自己的人才庫提供了30多個人才資料,與該行需要的職位配對、挑選、面試,最終歐資行和國內人才都愉快的走入了對方。

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的財富管理做的最好,不少人都去新加坡開戶,陸蓓琳又把業務拓展到新加坡。 近年來,中資的金融企業在香港落地,且發展的很好,並不斷向外拓展。 陸蓓琳的內地背景成為優勢,她順勢跟著中資企業,在新加坡、倫敦、紐約、日本等國家布點拓闊市場。

2019年,香港社會不穩定,移民潮再現;2020年初遭遇疫情,香港雪上加霜,這個城市幾乎停擺。 4月份之前沒有一單生意,前景不明,無論中資還是外資,都不敢招人。 香港人才市場如潮起潮落,陸蓓琳都要窒息了。 但到了4月底,疫情有所控制,市場鬆動了,2020年下半年資本市場項目見好,人才需求大增,一直維持到過去的 2021年,香港資本市場對人才的渴望始終沒有刹停。

然而,第五波疫情又讓香港停擺,FIRST CALIBRE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陸蓓琳多番作調整,直到特首出臺政策搶人才,市場才有了轉機。 如久旱逢甘霖,獵頭又開始了朝氣。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機會就是人才渴望的高處,陸蓓琳所做的獵頭業務,就是不斷為合適的人才尋找高處。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