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尊友:中國第一波新冠感染峰值已過80%的人染疫 各地火葬場還在抓緊擴能 大量外資出逃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週六(1月21日)發文說,中國解封後已經有80%的人口感染過新冠病毒,外界所擔心的春節旅行將會引起更大規模的病毒感染可能性很小。但是,中國各地火葬場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並沒有緩解,它們還在不惜重金緊急採購設備和物資以應對屍體大量積壓的問題。大量外資出逃中國。資料顯示,中國2022年11月與12月的外資額創8年來新低。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週六在微博上發表文章說,春節期間流動人口高達50億人次,超過了中國官方之前預計的20億人次的一倍半。吳尊友承認,這種規模的人口流動可能會加劇疫情擴散,在局部地區導致感染人數上升。

但是,吳尊友說,目前中國已經有大約80%的人感染過病毒,所以在未來二至三個月裡爆發大規模疫情反彈或者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很小。

就在三天前(1月18日),中國網絡監管機構中央網信辦宣佈在春節期間展開網絡審查專項整治行動,以打擊所謂有關疫情的“虛假信息”,避免“渲染灰暗情緒”。吳尊友的文章顯然是中國當局為減少“社會恐慌”而作出的一項努力。

上海作家顧北在微博上寫道,她等了近兩個星期才將她的母親火化,殯儀館無法告訴她何時安排儀式。

顧女士在帖子中說:“我聽說在新的一年裡不允許有黑暗和陰鬱的詞語。那麼現在讓我來悼念我的母親吧。” 但她沒有說明她母親的死因。

吳尊友說,中國大陸總體上已經渡過了疫情發病高峰期,全國目前都處在疫情回落階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孫春蘭說,最近,中國疫情總體上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醫院的重症患者人數在持續減少,但是搶救任務依然很重。

從去年12月7日中國當局推出疫情防控“新十條”正式放棄了北京堅持三年的“動態清零”政策之後,北京、廣州、重慶、上海、成都等大城市的疫情呈現出爆炸性擴散,每日感染病例以數百萬、數千萬量級增加,幾乎所有醫院人滿為患,所有火葬場、殯儀館都出現了屍體堆積如山無法及時處理,火葬價格從幾千元飆升到數万元,甚至數十萬元。

在這一個多月裡究竟有多少人染疫死亡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中國官方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只承認死了幾十個人,後來又說醫院死亡病例有六萬人。但這些說法距離人們的常識和專業機構的預測相差巨大。

總部位於英國的一家預測性健康數據分析公司“Airfinity”1月11日表示,中國的第一波新冠疫情在1月13日的周五面臨首波峰值,單日染疫人數達到370萬人。隨後約十天,單日死亡也將達到峰值,每天新增2.5萬死亡病例。這使去年12月7以來的染疫死亡累計高達58.4萬人。

Airfinity預計,中國全境至4月底累計染疫死亡病例將達到170萬人。

Airfinity 在1月16日作出的新的中國疫情評估是,中國的第二波疫情峰值將在2023年3月3日出現,屆時每天的感染人數可能達到每天420萬人。而在第二波疫情高峰期間,農村地區將受到更大的影響。

中國官方不願意提供真實的染疫死亡數據,而外界預測機構提供的也只是預測或估算。但一個普遍的事實是,中國許多地方的殯儀館和火葬場超負荷運轉的狀況並沒有緩解,相反這些地方還在通過各種途徑採購火化爐、屍體冷藏櫃等設備和物資。

據採集的消息,中國汕頭市的一家殯儀館最近發出信息,“緊急採購兩座火化爐。四川自貢市的一家殯儀服務中心說它們的柴油供應“幾乎耗盡”,需要購買196,230升柴油。這個數字比這家中心年均採購量高出40%。

這兩家殯儀館在採購通知中都沒有提到新冠死亡人數太多是導致它們必須擴大火化能力的原因。但是,自從中國放開疫情管控之後的一個多月裡,全國許多省份和城市的殯儀館和火葬場都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設備和物資極為短缺的問題。它們不斷增加開支,購買屍體袋、冷藏櫃、運屍車、火化爐等。

安徽安慶市殯儀館的採購文件顯示,它在12月19日至1月4日花了大約160萬元人民幣採購了兩部大車運送靈柩、增加電力供應和屍體冷藏櫃。

採購招標文件說,這家殯儀館的冷藏櫃無法滿足業務需要,急需採購三十個單抽屜冰櫃。

安徽小城市界首市也採購了類似的設備和物資。採購招標書說,界首市最近的火化業務量在持續增加,殯儀館的屍體冷藏櫃無法滿足需求,因此急需購買三十台一體式三門冷藏櫃,總費用在40萬元人民幣左右。

廣東以及汕頭的殯儀館在12月7日和1月6日之間為採購相關物資花費了1.3億多元人民幣,遠遠超過前一年同期的9000萬元人民幣。

這裡提及的只是路透社收集的部分地方採購火化設備和物資的信息。

放寬封控市場疲軟 大量外資出逃中國

彭博社報道,中國2022年12月的外資總額爲766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9%,而在11月,中國的外資則比去年降低了33%。彭博社分析,這樣的投資景氣比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時糟糕,在2020年2月武漢封城時,中國的外資也只減少26%。

過去3年,外國企業對於中國市場抱持着越發負面的態度,因爲在動態清零政策下,外國企業想在中國定點、設廠與貿易都相當困難。即便中國當局如今放寬封控,但疫情大規模的蔓延,以及不透明的確診人數和死亡病例,也使外資對於中國市場感到悲觀。

所有從中國市場外移的外國資金中,日本企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在2022年的前11個月,日本企業對中國的投資相比2021年同期降低了4%,這樣的趨勢可能會爲中國經濟帶來進一步的衝擊,因爲日本是繼香港後,投資中國最多的經濟體。而日本資金外移中國的原因,除了企業本身對於中國市場不看好,也因爲日本政府近日不斷向國內企業宣導,希望企業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對於外資外流,中國官員在近幾個月不斷重申北京當局正在推出系列政策,希望塑造更友善的投資環境,吸引外國企業來中國投資。

中國各省市自封控政策放寬後,也組織不少投資參訪團到日本,希望能獲取更多的日本資金。不過,學者分析,中國外資外流與外國企業將整個生產供應鏈搬出中國有關,這是結構性問題,因此投資參訪團的拜訪並不會有太大成效。

此外,中國與日本當前的政治關係緊張,也將爲日本資金迴流中國設下阻礙。近日,日本與南韓宣佈,從中國入境的旅客需要附上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北京當局作爲報復,則宣佈將放緩核發日本與南韓國民的中國短期簽證申請,這項政策使日本與南韓的商務客想拜訪中國有一定難度。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