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沉思——朱達成的紙上雕塑

評者:印象 

雕塑家朱達成的「美學沉思」,在短短一兩個月內,急就章完成了十二幅焦墨畫。筆力粗獷渾厚,大刀闊斧,雄峻有力,一氣呵成,某些作品甚至還可以看見草圖上殘留的筆跡。以人体肌肉的張驰,表现強烈的内心情感,有力度,有厚度,有深度!朱氏的焦墨人物,雕塑般的新颖手法,不斷搖撼你的視覺神經,令你在作品前留連忘返、讚嘆不已!讓人聯想到米凱朗基羅起伏有致的肌肉波浪,以及羅丹完美無瑕的人體造型。

羅丹認為,美只有一種,即宣示真實的美。當一個真理,一個真實的思想,一種強烈的感情,閃耀在某一文學或藝術作品中,這種文體、色彩與素描,就一定是卓越的。顯然,只有反應真實,才獲得這種優越性。

畫家坦承,這批作品乃是他居港三十多年來,面對現實生活壓力的真實寫照。展现了內心的痛苦、無奈、抑鬱和不安。雖然看不見人物表情,卻可以從斧鑿一般準確無誤的焦墨線條,感受到肌膚之下血脈賁張,猶如地底火山岩漿一般,躁動勃發的情感力量!悲情但拒絕沉淪;壓抑,卻又盼望等待着生機,並且隨時準備跳脫、穿越逆境!

我留意到,焦墨人物的手腳都出奇地大,其實並不符合正常的人體比例,也許畫家想以特別誇張的手法,表現人類積極的生存意志,摒弃坐享其成,坐以待斃,乃堅持胼手胝足,不懈奮斗,只要還有最後一口氣,都應該全力以赴!

「美學沉思」是哲學家叔本華對審美狀態的概括。叔本華是一位無神論兼悲情主義者,他質疑人存在的根本價值。然而他卻以「安寧與福氣」來描述審美經驗,認為是一種獨特的快感和享受。叔本華也特別關注悲情,使人愉悅的審美沉思之說,似乎在於審美經驗可舒緩我們生活的壓力。此外,叔本華另有所指:能夠從悲情中釋懷使人們覺悟到,原來在我們的世界和生活中無法有真正的滿足,因此不值得我們留戀」。

不過我卻從朱氏的焦墨系列人物中,看見甘心為人類受苦、乃至於受死的,基督的博愛精神。

(以賽亞書 53:4)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神擊打苦待了。

(以賽亞書 53:5-6) 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

(以賽亞書 53:7) 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我彷彿聽見基督在十字架上,游絲般孱弱的臨終告白:「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

「父呵,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知道」。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里」!

▪ 藝術家簡介:

朱達誠,1942年出生於中國湖北武漢,朱達誠是香港人像雕塑家,擅長名人雕塑。 1965年 ,他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並留校任教。1978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班。畢業後曾任湖北美術學院雕塑室主任,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84年朱氏定居香港。做為雕塑家和教師,他積極從事香港的藝術活動,是香港雕塑學會的創始會員。朱達誠曾分別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舉辦過壁畫課程的教學。 2007年,朱達成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

▪  評者簡介

楊夢茹女士,笔名夢如、印象,現居香港。八六年開始寫作,著有詩集《季節的錯誤》《穿越》,散文集《她穿行於清醒的迷茫》,詩畫合集《心象.意境》。印象夢如是八十年代崛起的香港女詩人。朦朧、迷離,是印象詩的主色調。她的詩陰柔而又瑰麗,既充滿了女性思維所特有的瞬間性和複雜性,又往往灌註著詩人對人生、歷史、宇宙的一種深層意識。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