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似睡非睡得妙句

似睡非睡得妙句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137

 

 

似睡非睡得妙句,似是而非醒難歸。

非是夏日無春語,奈何東流不復回。

 

呂國英先生的這首四行哲慧詩章,以禪意筆觸勾勒出存在之境的精微辯證,堪稱當代玄言詩的精神標本。

 

醒睡之境的認知悖論

 

首聯以“似睡非睡”與“似是而非”構成雙重懸置,瓦解了傳統認知中的二元對立。這種臨界狀態恰如海德格爾所言“存在的澄明”,在意識邊界的褶皺處,既非純粹的理性清醒,亦非徹底的混沌沉睡,恰是在這種懸而未決的間隙,詩人捕獲了超越性的“妙句”。禪宗所謂“不落兩邊”的智慧,在此化作流動的思維形態。

 

時空錯位的詩性辯證

 

“非是夏日無春語”以季節的錯置暗喻記憶的褶皺,表面的時序斷裂實則指向永恆輪回的深層結構。這與博爾赫斯“迴圈時間”的玄思形成互文,當詩人斷言夏日不存在春語時,恰以否定性修辭啟動了時空疊合的審美可能。東流水的意象既承襲孔子“逝者如斯”的古典喟歎,又在現代性語境中裂變為多維的時間晶體。

 

語言本體的解構遊戲

 

全詩通過“似與是”、“非與無”的語義纏繞,構建起自我指涉的語言迷宮。每個判斷都在生成的同時消解自身,如同德裏達筆下的“延異”運動,在能指的滑動中,真理不再是固化的概念,而成為詞語碰撞時迸發的靈光。這種言說方式本身,即是現象學意義上的“回到事物本身”的嘗試。

 

呂國英此詩以古典絕句的形制,承載後現代的思想重量,在28字的方寸之間完成了一場精妙的哲學操演。它既是對王維輞川絕句的當代回應,又與策蘭的語言煉金術形成跨時空對話,在漢語詩歌的星叢中標記出獨特的座標。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解放軍報社原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