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6月2日訊)繼2022年底中國結束清零政策全國新冠疫情大爆發之後,近期中國又再次面臨新冠持續感染高峰,甚至出現病人求醫尋藥導致醫院爆滿的現象。不少患者之前已經歷感染,如今隨著抗體水平的下降再次感染,但是大都症狀較輕,並沒有明顯影響日常生活。然而,醫學專家對於中國目前沒有有效疫苗和放棄統計的做法感到擔憂,認為這無助於應對將來的持續感染。
全國各地感染新冠持續增加
5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上對當前新冠病毒感染的最新形勢發表研判觀點。他說,根據多方面材料判斷,4月底、5月初有一個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
鐘南山介紹,根據預測模型,第二波疫情4月中旬起峰,5月底波峰約4000萬/週,6月底波峰約6500萬/週。不過他也提醒,這是基於模型的計算預測,“可能不准”。
根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日前發布的2023年第20週(5月15日至21日)疫情週報,統計發現,北京市新冠報告發病數已連續四周位於榜首,其中第20週的報告發病數是第17週的近4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在5月26日接受《北京日報》採訪時表示,總體上看,二次感染髮病時間相對更短,發熱時間、熱度都比初次感染輕。
家住福建泉州的林先生(應本人要求隱去真實姓名)在2022年12月中旬第一次感染新冠,時隔5個月之後再次中招。
林先生說:“我在5月19號的時候開始有兩天咳嗽。然後咳嗽稍微多了一點點,我就感覺有點奇怪,因為並沒有亂吃什麼東西。然後有點發蒙,很疲憊。我就覺得有點不對頭,症狀這麼重,趕快確認一下。真的,不到20秒兩道槓就出來了。”
對於自己二度中招,林先生表示心情很平靜。“這個東西跑不掉。因為已經放開了,輿論說高峰期會在6月底到來,我只是提前迎接了而已。我覺得不要太難受就好,沒有發燒,都還好。這個症狀維持到現在,還有咳嗽。我離第一次感染剛好是5個月,上次嚴重很多,發燒,頭疼,還有失去嗅覺。”
林先生說,周圍二度感染的人還不少,也有第一次感染的。但是據他觀察,第二次感染的人群普遍症狀比較輕,而且大部分也都懶得去測核酸或者抗原,自己扛一下就過去了。
林先生說:“這個大流行擋不住。現在得病發作的人症狀會弱一點。現在人都不把它當一回事,都正常活動,一點防護都不做。也沒有人戴口罩,現在戴口罩會熱死。我們這裡非常熱,都35度左右了。”
林先生儘管自己心情比較平靜,但是有點為家裡的老人擔心。“我本來不想測,但是測一下沒壞處,因為我爸我媽年紀大了,如果我知道自己真的中了,我就不去多接觸他們。因為他們不像年輕人那麼能扛,萬一走歪了一點,可能更加麻煩。”
從湖南老家出差到北京的張先生相比之下情況更為糟糕:他因為症狀嚴重不得不入院治療。張先生曾經去年12月在和一位患者密接之後出現過短暫的症狀,但是當時抗原檢測未顯示陽性,所以他不是很確定這次到底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感染。
張先生於5月中旬前往上海和北京出差,中途經歷鐵路飛機長途汽車等各種交通工具,所以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裡被感染。在北京入住酒店後的第二天,張先生感覺渾身酸疼,但是他以為是吹空調過多導致感冒。張先生接下來照常和朋友們吃飯喝酒,但是越來越疲憊,以至於和朋友再次聚會的時候“癱在那兒什麼也乾不了”。
懷疑自己中招的張先生第二天拿了朋友的抗原試劑檢測,立刻出現了確認陽性的兩道紅槓。接下來的5天時間裡張先生持續發燒,渾身酸痛,最高體溫達到近39度,不得不做了去醫院的決定。第一家醫院的醫生採取了“勸退”的態度,告訴張先生“全國人民都這樣,根本不用看,回家吧”。
張先生回家之後又度過了煎熬的4天,經歷了失眠、失去胃口和反復發燒。他說:“我實在是扛不住了,於是又去了另一家醫院。”這次,醫生在測了血氧體溫和各種化驗之後,建議張先生住院。
剛入院的張先生立刻服用了醫生開出的輝瑞公司開發的抗新冠藥物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症狀馬上得到了緩解。“中午把藥吃了,到了晚上就覺得有所緩解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發現我能夠吃比較複雜的食物了。能夠吃一個雞蛋,一個燒餅,胃口得到了釋放。確實是讓人覺得很神奇。而且吃了藥之後,不僅是能吃飯了,體溫再也沒有上來過。”
雖然這次飽受煎熬並且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張先生表示自己並沒有過於意外。“我倒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因為一直在關注新聞,很早之前就有醫生預測還會有二次感染,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所以我有心理準備。我最大的震撼是,自己怎麼會這麼嚴重,以至於要來住院,還要去接受這麼大型的治療。我沒想到自己這麼年輕,身體狀況也沒那麼差,結果還引起這麼嚴重的肺炎的結果,這讓我比較吃驚。”
醫院人滿為患現象再次重演
儘管張先生這次入院過程相對順利,他也觀察到了床位緊張的現象。他說:“醫院的狀況是目前床位已經嚴重的不夠用了。我所在這個醫院,所有的感染科病房已經住滿了,而且排隊排不上號。醫院已經開放了其他科室的病房,給到了感染科,實際上已經是超額了。我有朋友的父母在航天醫院附近居住。結果航天醫院一直排隊住院住不上,而且醫院沒有小分子藥,要自己去購買。現在從周邊朋友反映來看,北京的床位已經嚴重不足了。”
一位位於浙江溫州的網友在微博發帖說:“凌晨1點多,一家市級醫院急診排隊的人從室內排到室外,就診的基本都是新冠陽性,大部分人是二陽,少部分人是一陽。看起來這一輪陽性已經大爆發,陽過的人得準備再來一次了。”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認為,中國當下的持續感染用“集中爆發”來形容並不是十分精確,而且中國和美國的情況沒有太大差異。金冬雁說:“美國是在去年的時候有一次大海嘯,以後呢一直也會有這些個小的波動。你說這是一波,也是可以的,但是人家早就不當一回事了。有些地方把一波一波說的比較清楚,有的不太清楚,但是無論如何這些東西都不是一件大的事情。”
金冬雁教授說:“實際上看這個數據,美國在去年大海嘯以後,已經經歷過大概一二三四個峰了,但是每個峰是越來越小的。中國媒體特別注重這個而已。其實這個情況跟美國和其他地區沒有大的分別,全世界都一樣,只不過美國來得早。美國在2021年底就已經開始來了個大海嘯。中國是在2022年底才來,只是比人家晚了而已。”
對於鍾南山“6月底每週6500萬感染”的預測,金冬雁認為無需過分解讀。“預測誰都可以預測,你可以按照各樣的東西去預測。你要問我,我可能說現在就在高峰。到底它是在往上走已經達到頂峰,還是往下走,誰也不知道,因為沒有具體的數據。可能五月就已經高峰,也可能現在正在發生。”
金冬雁比較香港和美國的情況時說:“在大海嘯以後,香港經歷過三個小的波。隔幾個月就有一個小波,但是大家早就不當一回事。美國其實也一樣,就更加沒人注意了。”
金冬雁認為,儘管民眾無需恐慌,政府的“躺平”態度也非常不可取。“它現在是徹頭徹尾的躺平。全世界沒躺平就它躺平。它也不能完全躺平,但是也很接近躺平。”
金冬雁教授說:“中國的情況現在就沒有報告,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更新了。它也是想學美國吧,但是它學得學不來我們不知道了。中國第一是沒有人去打疫苗。第二個是沒有儲藥。無論是帕克斯洛維德,還是他P(仿製)了一堆藥。P了一堆藥也沒人生產出來,真的想用用不到。這個其實是很不理想的。”
張先生認為,他周圍的朋友對於二次感染情緒上普遍比較放鬆,並沒有出現以前的恐慌,但是他自己覺得大家並沒有足夠吸取上次大爆發的教訓。
他說:“我的臨床醫生是一個社區醫院的負責人。他說現在上面的指導意見就是,如果有病人來了就給他們推薦布洛芬,雙黃連,抗病毒口服液等等。我問他有沒有把中老年人和重危病人分開給一些指導,他說沒有。我覺得這是讓人憂慮的一點。你本來有那麼豐富的經驗,把中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進行深層次和針對性的治療,顯然這次政府的指導沒有做到,還是令人憂慮。”
他認為,政治因素可能在中國的應對方式上有影響。“可能對病毒的溯源始終是個壓力,對病毒的恐慌始終是個壓力,他們可能有意識淡化這個,可能又陷入另一個不好的傾向,就是經驗都沒用得上。”
在5月23日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做的一期關於新冠溯源的訪談節目中,中國病毒學家和免疫學家、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說:“任何事情都可以被懷疑,這就是科學。不要排除任何可能性。”
中國官方向來對實驗室洩露一說表示斬釘截鐵的否認,儘管高福已經不再擔任疾控中心主任一職,但是作為前政府官員,他的“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的態度依然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