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總理」李克強直言戳破「吹大牛」陋習

資料照:中國前總理李克強抵達人大會堂出席記者會。(2017年3月15日)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過世的消息來得太突然,讓不少觀察家都心有戚戚焉。有分析人士對他蓋棺論定,說他是中國少數靠實力上位、“心中有人民的總理”,還有他的“李克強經濟學”標榜的透明度之高,戳破中國官媒、統計數據單位“吹大牛」的陋習,不過,他早年在河南省委書記任內封鎖血禍導致愛滋病傳染的消息,仍被要求問責。隨著他的離世,李克強時代過去了,但是他的功與過是否就此也劃下句點?中國人會如何向這位曾經的政壇第二把手告別呢?

2023年3月默然下台,對李克強這位曾經擘畫中國經濟藍圖10年的總理來說,並不風光。但告別政壇這7個月間,有觀察人士說,這讓許多中國平民、知識分子和基層政府官員反而「更擁戴這位心中有人民的」平民總理,使得他卸任後的支持度可能比任期內更高。

一名男子在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的安徽定遠故居前鞠躬。(2023年10月27日)


位於香港的中國社科院馬列研究所前研究員丁學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李克強近年至少有三大事跡造成「廣泛又深刻」的影響。

首先,丁學良觀察,李克強對中國清零防疫的政策並非全盤接受,因此,在言論審查嚴苛的大環境下,李克強不講官話,反而一有機會就說出人民的心聲。例如,李克強說過,「中國的防疫不能對經濟的正常運作或人民生活造成太大影響」。丁學良認為,這番話是說到人民的心坎裡,也給廣大的知識分子和中下層幹部留下正面而深刻的影響。

其次,丁學良說,李克強對中國經濟的形勢和政策屢屢發出“清醒的、理性的、合乎事實”的判斷,受到中國社會極高的評價,也戳破官媒和統計數據單位“吹大牛”的陋習。

丁學良說:「他講了很多話,但有兩個要點特別受到擁戴,一個就是中國的經濟沒有像宣傳上面講的那麼多地一片玫瑰色(亮眼),中國經濟是(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不改革,那麼中國經濟的整個走勢就不會很好。」丁學良還說:「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經常講一些沒有根據的、吹大牛的話,那個時候是他(李克強)本人親自出來講,中國還有六億人口,他們的月收入還沒有超過多少錢(1000元人民幣),這個等於是正面戳穿了官方媒體的吹大牛。這句話打動了無數的人,因為他身為國務院總理,他看到的經濟數據是全面的,不是一個局部地區,而且是很多年累積下來的。」活用草根經驗李克強鼓吹「地攤經濟」也是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的丁學良說,防疫期間,李克強鼓吹「地攤經濟」更說明他的草根經驗,讓他可以一針見血地幫基層和中低收入民眾找出經濟活路,透過成本低、具價格優勢的小本生意求生,而且在當時官方的高壓治理下,地攤經濟也能彌補過度防疫所帶來的低迷、壓抑和悲觀的社會氛圍。

李克強1955年出生於安徽定遠。丁學良也是安徽人,他說他70年代曾赴定遠縣研究,那是一個他到過的最貧困的鄉村,村民家徒四壁,門是稻草編的,家中的桌、凳、床都是土批的,連一口生鐵鍋也用稻草編的鍋子蓋。李克強即便上位後,許多作風和言談仍不脫草根,更不忘本。

丁學良說,李克強好學,特別看重學習西方主流的經濟學理論和外語,也曾翻譯過英語的學術著作,受到不少大學教授的肯定,尤其他的李克強經濟學受到海內外專家、經濟分析人員和企業家的推崇和信任。

根據維基解密的美國外交機密文件顯示,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於2007年3月對當時的美國駐北京大使雷德(Clark Randt Jr)直言,他在衡量遼寧省經濟狀況時,主要依據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這三大數據,因為這些數據可以準確地推測經濟成長速度,至於其他統計數據,尤其是國民生產值(GDP),只能作為參考數據,因為那些數字是「人造的」。

美國人:李克強頭腦清楚、誠實和透明

丁學良說,這場會晤因此讓美國人對李克強這位中國經濟大總管的明日之星有了“頭腦清楚、可靠且非常誠實和透明”的評價。

李克強雖是經濟能手,但卻未重用,尤其在他的第二任期內,受到許多掣肘,也因與國進民退理念不對盤,而慘被邊緣化。

丁學良說,中國歷任總理在第二任期時,對其權力和利益集團層層設障礙的施政現實有更清醒的認識,這是一個李克強也難逃的規律,更何況李克強的權力被嚴重限定,就連他在水災期間捲起褲管、打傘走在泥水裡視察工作,雖廣得人心,但卻因為功高蓋主,而遭官媒封鎖消息。

丁學良說:「李克強在他的第二任期間就已經對中國經濟的宏觀問題能不能解決?基本上已經喪失了大部分信心,但是他是一個負責的干部。」李克強的功與過丁學良認為,李克強生前可能有三大遺憾,也是他施政上的三大不足。一是,李克強希望限縮中國官僚體系對普通經濟和公民生活嚴重製約,讓中國人辦件事,少蓋章、少跑衙門、提高便利性,但他沒辦到,因為他受到中共體制的強大限制,無力改革。

其次,因為李克強的自由經濟理念未受到領導班子的重視,因此,他原本希望能大刀闊斧,鬆開政府對民營企業的監管、打擊、甚至難以預測的干擾,但最終也毫無作為。

最後,是包含李克強在內的歷任總理都有的遺憾,那就是中國政治改革裹足不前,因為開明如他們都認為,中國政治未改革前,經濟問題也難解套。

另外,李克強遠赴北京上位前,於1990年代擔任河南省省委書記時,也因「河南血禍」爭議而備受批評。當年事件起因於一項政府支持的獻血計劃,因未設血液檢驗機制,使得愛滋病原透過輸血傳染給數萬人,讓河南省因此淪為艾滋重災區。但李克強主導的地方政府不僅選擇封鎖消息,還鐵腕鎮壓受害者和維權人士。

對此,丁學良說,李克強應被問責,但他後來在內地聽到的內線消息是,最早在河南把賣血變成賺錢產業的單位是軍方醫院,因此,在任何政壇人物都不敢跟軍方發生矛盾的前提下,李克強也恐有未逮捕。

北京學界寒蟬避談李克強

關於李克強之死,美國之音致電北京境內的兩位經濟學者和一位外交學者,但他們都以“中央訃告還沒出來前”或過於敏感為由“不敢受訪談」。

不過,網路上流傳的一篇題為《我們該如何告別》的文章,學者說,或可代表中國人對李克強的緬懷。

這篇由名為「擇隅錄」部落客撰寫的悼文稱,李克強是「插隊知青」、「北大博士」、「團幹部」和「第一位博士省長」。該文還稱讚李克強在河南將解決艾滋病問題列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遏制了艾滋病蔓延勢頭”,甚至還說他是外媒眼中能“破解複雜難題的能手”,文中對李克強的描述譽多於貶。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